網頁

2012年6月28日星期四

「憤怒學者」 開班反貪

人性本貪,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不過,經濟學者林本利卻教人約束貪婪。
文:香港電台 
圖:香港電台(部分照片由被訪者提供)

「如果每間企業都只顧短利,不約束自己的貪婪,承擔超過機構可承擔的風險,最終機構破產,累及機構員工,甚至影響整個美國以及全球經濟。好像幾年前,雷曼兄弟就給我們一個好大的教訓。」林本利解釋道。
曾任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深深感受到貪的禍害。「過去廿多年,我遇到好多人,在理財上遇到好大的問題。我的朋友、我的菲傭、我以前所屬的教會都試過理財不善,需要賤賣資產套現。我自己任教的理工大學,都試過在金融海嘯之後出現9億的赤字。原來理財不善,對個人,對家庭以至對機構影響好深遠。」
去年,林本利以49歲之齡退休,開辦非牟利教育機構,教人理財之道,學生包括在職白領以及退休人士。「我不會教他們買甚麼股票號碼或者何時入市買股票、買樓、買外幣。我只會教他們一些簡單的分析工具,例如股票的市盈率,如何界定為高風險。」
貪風已吹向大學及社會
林本利認為貪之風現已吹向大學及整個社會。林本利舉例說:「大學為了爭取更多資源而開了好多公司,透過這些公司,大學高層可以取得額外收入。他擔任董事,可以取得董事酬金;而擔任公司的行政總裁,他有另一份的收入。大學校董本來要監督一些大學高層行政人員的表現,但卻出現校董同大學高層一起做生意,令到管治混亂。」
近年,大學高層官非甚為矚目,當中包括香港大學醫學院前院長林兆鑫及前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黃健靈,均受法律制裁。林本利認為大學高層,每年薪酬已達數百萬元,但為了要享受富豪級的生活,千方百計替自己爭取額外房屋和現金福利其實就是不安本分。
去年,副總理李克強到訪香港大學,也令人重新思索大學的定位。「大學本是追求學術自由、獨立思考的地方,為何變成依附權貴的地方?去年副總理李克強訪港,讓人看到百周年紀念的座上客前排均是有錢人,但一些長期對大學有貢獻的,卻不知所終,或者無被邀請的。 這令人好失望。」林本利說。
人稱「憤怒學者」的林本利認為,學者有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每每見到社會不義,應該勇於發聲。他解釋說:「有些人明明有學術自由,卻去閹割自己不作聲,見到社會上許多不公平的事、財團壟斷、過了界線或太過貪婪的事都不敢發聲,結果造成今日香港社會分化的局面。」
相信將來會走向光明
多年來,林本利在報章雜誌撰寫文章,又透過電台評論社會時政。他認為他不僅僅是「教書先生」,而是有責任以其專業知識替普羅大眾,特別是小市民,分析社會政經問題。林本利評論的問題都觸及社會神經,如紅灣半島、數碼港等利益輸送,外間總推說政府有制度,沒有真憑實據。但他說,過去半年問題全暴露出來。
「好明顯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再不是口號,而是切切實實來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從前政務司長許仕仁捲入貪污案件,到特首接受富豪海陸空款待,會否令人懷疑到他們在制訂政策時,着眼點不是市民的整體利益,而只是一小撮商家的利益。」
林本利把現時的香港比喻為黎明,將來會有一線曙光。「原來香港的政治或者經濟的制度底下有這麼多陰暗面,當我們看到這些暗陰面,其實希望會有變革。我們見到這些問題,願意去正視它,將來建立一個更好的機制。我相信將來會走向光明。」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原來錢作怪》請來財經界有分量人馬,分享他們對經濟現象的觀察及投資哲學。節目逢星期六晚上7時30分於無綫電視翡翠台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視像直播及提供重温;節目Facebook專頁:「原來錢作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