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的鄰舍
(2012年05月22日)
朋友最近生活一團糟,原因是來了不久的外地傭工「玩失蹤」,留低了行李,不辭而別,累得他上班得帶著幾歲兒子,而太太又要提早下班接女兒放學;晚上自然無暇弄餐,頓時成為「無飯家庭」。看著朋友因著傭工失蹤,幾乎落得「家不成家」,內心大惑不解,問他:「為甚麼不找鄰舍幫忙,照顧小孩子,或是弄餐買菜?」朋友的回答是:「我住在這裡那麼久,連鄰舍『貴姓』也搞不清楚,又怎好意思找人幫忙……」我好像聽到他更深層的內心呼喚:「誰是我的鄰舍?」
朋友心靈的孤獨,可以說是絕不「孤獨」,因為不少左鄰右里內心都在問著同一問題:「誰是我的鄰舍?」這個問題,其實三歲細路都懂得回答:「我們自己便是鄰舍…… 你肯幫人,自然就會有人肯幫你。」以下是我兒時大部分日子的經驗:隔籬哥哥免費補習、陳師奶幫手買餸、晚上站在樓梯間當互助委員會「樓長」……若論人情味,都是舊時的好;證明錢不是萬能,起碼不能買到真正的人情味。 一代思想家墨子便因目睹人倫的冷漠而提出「兼愛」的道理,他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兼愛的人總會說:「我當然會把別人當自己看待,把朋友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因此,朋友餓時,給他吃的;朋友冷時,給他穿的;朋友生病,我會服侍他;朋友死時,我們代為埋葬。」不兼愛的人當然相反,他總不會和別人分享自己擁有的,朋友有難不會協助。試問有一天當自己有難時,又怎會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呢?豈不是「自作自受」呢?周二、五刊登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