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8月2日星期四


星之欄——80/20法則
2012-08-02

我常常都愛提起經濟學上的80/20法則,因這個法則能用在各種情況上。這法則本身是在說明地球上有八成資源操控在兩成的人手上,而這個資源錯配問題永遠都存在,沒辦法解決。

        正如在大自然裏,愈強壯的獅子擁有的雌獅愈多,雌獅愈多,能找到的食物也就愈多,然後牠們的下一代亦會有相對較健康的基因和較充足的食物,於是牠們的族群就一直壯大。

        在商業上則有種做法叫StarManagement,亦即一家經理人公司將八成資源投放在兩成藝人身上,因該兩成藝人能為公司帶來八成收入,而當投放於該些藝人身上的資源愈多,他們所能帶來的收益亦愈多,這種不均的資源分配,也是弱肉強食下演變。而這種分配方式,亦令那些得到較多資源的人,猶如壯健的雄獅愈來愈強壯,而造成一個循環。

        類似的例子在日常生活裏還有很多,我們到連鎖店吃快餐或喝咖啡,常常是多付兩、三元就能得到多於兩、三元的分量,背後的原因就是我們處於相對有利的環境,同樣的東西,在相對落後的地區,可能要多付十元,或幾倍的努力才能得到。

        還

記得數年前我到雲南農村探訪,當時的工作人員為我介紹通往村裏的一條崎嶇車路,那條路對村民來說極之重要,因為那條村每年可生產二十噸甘蔗,那二十噸甘蔗每年可為村民換來六千元人民幣收入,以往沒有那條車路,村民無法將甘蔗運走,故沒可能賺取該六千元。

        相信資源錯配問題永遠都會存在,在香港,我們可能是屬於只擁有兩成資源的八成人口,但若放眼世界,我們頓時就變成擁有八成資源的兩成了,既然我們身處較有利的環境,盡量去幫助較弱小的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森美

社論抨擊反國民教育科 官媒:反對者被西方「洗腦」
(2012年08月02日)
  • 奚炳松(圖左)表示,聯會代表均反對罷課行動。圖右為張國華。
本港反對國民教育科鬧得熱烘烘,內地官方報章《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昨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反對者以罷課威脅特區政府,反對者似是被西方意識形態「洗腦」,又指香港反對派用「洗腦」定義有關科目是煽動,相信港府不會向反對者讓步。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則不認同有關講法,認為文章更加凸顯這是政治任務。
《環球時報》昨日發表一篇名為「給香港人『洗腦』,什麼課這麼神奇」的評論,文中直指香港部分人反對國民教育課程,是有些偏激;「實事求是說,反對者們像是被英國殖民時代和西方意識形態『洗腦』了,才會對這門課程如此警惕、抵觸,他們對內地的看法完全是西方式的。」
 
最終結果也是「中國的勝利」
文章又提到,有關課程不是向香港人灌輸向中央政府的效忠,所涉的愛國主義是超越現實政治,並且課程不可能開成內地的「政治課」,其目標是開拓港人視野,幫助港人適應回歸後的大環境,以「洗腦」定義這科目,是很有煽動性;又指香港無論做甚麼都會有人反對,內地目前亦有這跡象,但相信港府不會向反對者讓步。文章最後又表示:「成功收回香港主權是中國的驕傲,但對中國的現實政治,它同時意味著很多『麻煩』……香港國民教育爭議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中國的勝利」,那些抗議者們如果只追求他們自己的勝力,大概是不現實的。」
 
社評更凸顯是政治任務
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發言人沈偉男認為,在繼本港親中報章批評多名反對國民教育科的人士後,現時《環球時報》又發表類似評論,反映北京很重視本港推行國民教育科的過程,令人更加相信這是特區政府的一項政治任務。他續稱,他們一直是希望本港的教育可尊重民主自由,可培養學生有獨立、批評思考能力,並非情感上的愛國,故無法認同文中提及「被英國殖民時代和西方意識形態『洗腦』」的說法。
至於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言人蘇培健則拒絕評論有關社評,只強調家長們並非反對派,只是一班關心子女的家長,關心子女接受的教育。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環球時報》的社評雖然並非以《人民日報》的形式出現,但亦代表了中央的精神;他認為,若推行過急,必會影響建制派在9月的立法會選舉選情,這是北京與港府要考慮的問題。
 
林煥光:「事緩則圓」
另外,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認為「事緩則圓」,他說各界對推行國民教育科仍未有共識時,教育局應與各方面加強溝通,清楚解釋科目目標及指引內容,並作出改善。他又說,上周日上街遊行的人士不一定是反對推行國民教育科,而是擔心坊間的教材及指引有偏頗。至於罷課,他表示,家長都有保留,除非萬不得已,不應該輕言罷課。
 
家長教師聯會反對罷課
教育局則繼續收集家長及教師對國民教育科的意見,昨日傍晚與18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代表面,觀塘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奚炳松說,除北區代表因事未能出席外,與會的十七區代表表明,不同意採取任何罷課行動,以迫使當局撤回國民教育科,他們稍後會召開座談會,歡迎不同意見的家長或團體表達立場。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張國華於會後表示,大部分聯會代表均反對教協組織的罷課行動,作為抗議教育局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認為不應該剝奪小朋友學習其他學科的權利,而罷課對學生是壞榜樣,至於支持罷課的教師只佔少數。

全球歷來最嚴重停電 官僚制度肇禍 印度逾6億人斷電
(2012年08月02日)
  • 理髮師須手持蠟燭為顧客剪髮。(美聯社、路透社、互聯網)
  • 教師與學生藉點點燭光繼續上課。(美聯社、路透社、互聯網)
  • 停電使交通燈失靈,車龍處處。(美聯社、路透社、互聯網)
印度過去兩日大停電,昨更蔓延至全國大部分地區,影響約6.7億人口,是全球歷來最大停電事故。雖然電力現已恢復,但印度貴為金磚五國之一,經濟發展迅速,大停電使政府極為尷尬。
印度周一發生的大停電比之前更嚴重,涉及北部、東部及東北部三大電網,全國28個邦有20個、約6.7億人,相當於全國人口一半受停電影響,多個地區列車均停駛,首都新德里的交通燈停止運作,造成大塞車。醫院需使用柴油發電機。停電亦影響殯儀館,有遺體無法火化。東部的西孟加拉邦有3個礦場,共200名礦工因為連接地面的升降機失靈,被困地底。當局昨午宣布,經工人搶修後,電力已恢復。能源部長指停電是因部分邦違規超額用電,但有人批評國家官僚制度敗壞,有政客為爭取選票貪污,為富商提供更多電力,加上電力公司大部分為國營,不關注民眾利益,令供電網效率欠佳,釀成大停電,丟盡國人面子

數碼講 - 數碼王子
上YouTube要打格仔!?
(2012年08月02日)
做新聞好多時需要保護消息來源,互聯網洪流下,網上新興媒體卻忽略以上操守,而YouTube終於行先一步,新增自動面貌模糊(Blur All Face)功能,保護不同政見的維權人士以及死難傷者。
YouTube成為廣大民眾選擇上載新聞事件的平台,如日本311大地震,許多人都以它尋找事件相關影片,藉此了解災情。近年YouTube更成為不同政見人士的發聲地方,如敘利亞反對派上載多段影片,揭露執政者的暴行,但影片卻暴露反對派的身份,惹來殺身之禍。為此,YouTube透過Blur All Face讓民眾上載敏感、具爭議性事件的影片,但不會讓相關人士的樣貌曝光;用戶亦可限制影片只供私人觀看。
有趣的是,模糊化好像已取代傳統的打格仔方式。畢竟格仔可以解,模糊了的影像應該不能還原吧!
 
作者為資深新科玩傳媒人。http://weibo.com/am730michael

取代Hotmail 微軟推Outlook電郵
(2012年08月02日)
  • (圖)Outlook用戶可在線上利用微軟辦公室編輯文件,以及作視像通話(2圖)。 (互聯網)
微軟日前宣布把旗下免費電務服務大革新,把Hotmail改頭換面,變成全新的「Outlook」,介面更簡潔,並具整合社交網站等新功能,誓要與Google的Gmail抗衡,奪回被侵佔的市場。
微軟指Outlook不單介面變得簡單,廣告減少,而且會整合Facebook及Skype,用戶可即時看到朋友更新的狀態及作視像通話。Outlook又懂得按用戶的喜好,自動把電郵分類,方便瀏覽。Outlook前日推出預覽版,邀請Hotmail用戶試用並轉用該服務。Hotmail或於明年退出市場。
有16年歷史的Hotmail帶領網上電郵成主流,至今累計逾3.5億名用戶,但被07年才推出的Gmail後來居上,Google稱在5年內共4.25億人登記成用戶。根據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數據,Hotmail的活躍用戶雖然仍是最多,每月約3.24億用戶登入,但卻逐漸萎縮,比去年同期下跌4%,分別排第二及第三的Yahoo電郵和Gmail卻有增長。業內人士指估計,若微軟坐以待斃,其市場將被對手蠶食,因此有必要作出改革。

羽球賽爭住輸 中韓印四隊取消資格
(2012年08月02日)
奧運精神是「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Mutual understanding, friendship, unity and fair play.),務求讓觀眾有感官上的享受,但在前日的英國倫敦奧運女子羽毛球雙打小組賽中,中國、印尼和兩隊南韓組合完全違反這個精神,令體壇蒙羞。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組合于洋和王曉理,疑為了「走線」,涉嫌消極比賽,故意輸給對手南韓組合金荷娜和鄭景銀,以避免在接下來的淘汰賽中與另一中國組合對壘,最終南韓組合爆冷勝出。接著南韓另一隊雙打與印尼隊對打時亦出現類似場面,以避免淘汰賽與隊友自相殘殺或遇上于洋組合。事件令國際奧委會震怒,羽毛球聯會昨召開聽證會,指控4隊「沒盡全力比賽」及「做出明顯損害體育的行為」,決定取消4隊共8名球員參與餘下賽事資格,殺一儆百。
(相關新聞見P.02、奧運專頁P.44~P.45)

2012年8月1日星期三


心中有富 - 司徒永富
大事臨心存盼望
(2012年08月01日)
人之所以活著就是因為心存盼望,這個盼望幫助我們堅定決心,克服眼前困難,努力向前。話說有一批礦工遇上礦難,在極度惡劣的環境,就是因為這份盼望而能生存下來。
在礦難發生時,一批礦工被困在地底深處,傳呼機告訴他們救援人員需要兩小時才能拯救他們出來,接著傳呼機便失靈了。得到這個消息,起初礦工們十分高興,因為他們知道兩小時後便能夠離開這個礦洞了。不過,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礦洞內的氧氣越來越稀薄,礦工們開始恐懼:「我們是否真的會獲救呢?」這時候,有一位礦工站出來說:「我們一定要堅持和有求生的盼望才能生存下去。我建議我為大家每十五分鐘報一次時,這樣大家就會知道距離獲救的時間越來越近。」 
於是,這位礦工就變成了大眾的報時員,不過他內心也暗喘救援隊伍不一定會真的能在兩小時內到達,為了鼓勵同伴的求生意志,他特意錯誤地報時,把三十分鐘報成十五分鐘,讓同伴誤以為還有時間。終於,救援隊來到了,他們發現那位報時員在獲救前十分鐘已經死去,而其他同伴卻仍然存活。原來,救援隊最終在三小時後才到達現場,那位報時員是唯一知道兩小時已過,而空氣是極其稀薄;他的同伴們卻誤以為一切仍在盼望中,因此努力活下去。 
董建華先生曾自我鼓勵:「留低比離開的勇氣要大。」甚麼人會願意活在困難中仍願意留低的,一定是心存盼望的人。